虽然今年的数博会已经落幕一段时间了,但大会上的思想碰撞和论道却还在引发新一轮的讨论。在数字经济成为提振社会发展的强心剂之时,更多的目光开始关注数据背后的安全保障。
在“安全”的需求上,人们关注的不仅仅只是数据安全,而是更深更广意义上的城市安全。应运而生的则是关注城市安防保障的系统平台和应用服务,此次亮相的“天眼”系统就是其中代表,只要简单刷脸,就能快速与亿万个身份信息比对、识别嫌疑分子,为城市编织天罗地网。
如此神奇的系统更需要技术平台的支撑,特别是智能存储、分析平台,让无处不在的摄像头都变为“智能大脑”,保卫每个角落的平安。
杂乱无章的视频数据只能“无用武之地”
在摄像头满天飞的时代,视频大数据、安防大数据已不再受困于“数量”不够,而是“乱”。视频数据不同于其他形式,可以包括图像、音频等非结构数据,也可以提取出文字、特定标志等结构数据,数据形式众多造成数据搜索效率低、交互性差,大数据变成服务器里存储的“死数据”和“冷数据”,让数据共享停留在纸面。
城市安全需要对摄像头捕捉的安防数据和信息实时监测,那么下一个问题就是安防数据的存储安全问题。结合近日爆发的勒索病毒来看,数据安全本身更成为城市安全的基础和底座。
当今城市安全面对各种挑战,数据存储量变为PB级,已不是一般存储设备可以容纳,同时存储时间较长。结合实际建设项目经验,大华股份研发产品经理周文凯解释道,在反恐防暴需求与日俱增时,重点位置监控视频数据存储周期达到90天,普通监控视频存储周期30天。如此大的数据量如何长周期地安全有效存储成为最大制约,一旦发生重要数据丢失或其他关联数据丢失,很多人身财产损失无法追回。养兵千日用兵一时,结果智能的特性在关键时刻却掉链子,让用户不再信任智能分析平台,投入大量经费购买设备后还要依赖人工查看数据、反复核查,“智能”一词反而帮倒忙。
智能云存储保数据平安成为平安城市最稳底座
在城市安防遇到越来越多的考验和挑战时,前文提到的“天眼系统”之类的“火眼金睛”愈加受到青睐,成为名副其实黑科技也不足为怪。殊不知,这对数据存储平台的挑战更大,“智能”性的体现正是时机。
参加数博会的安防厂商争相比拼,众多解决方案之中,“智能云存储”正是方兴未艾,势头正盛。举例来说,BAT、戴尔、360集团等纷纷瞄准安防云平台,为新时代的城市安防数据存储提供解决之道,直击数据难以搜索、难以交叉分析、存储风险高等痛点,让城市平安多了屏障。
智能云存储并不是全新概念,是集高效存储和智能分析于一体的智能解决方案,存储、分析同时实现。还能为用户提供灵活扩展的升级服务,提供IaaS层对象存储接口、面向行业的流媒体接口、PaaS层数据存储和计算的接口等多个接口,还能让用户内嵌加入其他功能,满足个性化二次开发需求,提升服务能力。